鄂ICP备18007472号-1
网站建设 : 中企动力 宜昌
新闻详情
+
人民日报:汇聚产教资源 培养高技能人才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统筹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继续教育协同创新,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。”中办、国办日前印发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,明确“坚持以教促产、以产助教、产教融合、产学合作,延伸教育链、服务产业链、支撑供应链、打造人才链、提升价值链,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、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”,旨在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和问题。
一起了解地方和职业院校的新实践,看他们如何推进改革,着力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
天津海河教育园区
· 服务区域,让人才与产业有机衔接 ·
“印象最深的是去海尔智能工厂实践,给我们的任务是挖掘企业痛点,提出解决方案。”毕业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孟颖回忆起大三实习,依然印象深刻。
孟颖和同学们入驻工厂初期,曾提出过不少设想,但都被工程师否定了。孟颖没有泄气,她在滚筒洗衣机质量检测环节发现:检测流水线仍需人工打开滚筒门,投放模拟洗涤负载。她大胆设想,能否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人工?孟颖和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,形成技术方案。正是这次实践,让孟颖获得第二届海河教育园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金奖,并顺利入职天津一家测控企业研发中心。
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所在的海河教育园区,是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园区,坐落着1所应用技术大学、7所高职院校、2所中职院校。园区每年举办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,把企业实际需求作为比赛项目,由院校组建团队解题,同时政府对优秀项目给予经费支持。海河教育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詹珽表示,通过以赛促融,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了有机衔接。
目前,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海河教育园区职业院校建立合作。天津鸿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“专业课程+顶岗实习”,探索建立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;天津职业大学精准对接区域行业企业新需求,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,为企业输送大量技能人才……海河教育园区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架起“立交桥”,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近年来,天津市高职专业对接全市主导产业占比98%,年社会培训30万人次,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。天津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表示,将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紧密对接天津现代产业体系,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区域产教联合体,助力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。
(人民日报记者 金正波)
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
“深职院是一个可以圆梦的地方!”去年8月,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2020级学生宋明亮携手中外队友,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摘得银牌。
为保障队伍备赛,学校专门组建了由6名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。在指导老师李健平看来,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是教学的一种延伸,“既能展现同学们的精湛技艺,也能通过参赛达到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的目的。”如今在深职院,学生备赛集训的表现可以替代部分课程考核,大赛成绩可以参与期末综合成绩评定,考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以进入课程评价。
入学后,宋明亮凭借在中职学习时打下的牢固基础,经选拔进入学院的“比亚迪精英班”,每周末都有机会听比亚迪一线工程师授课。作为校外导师,比亚迪工程师陈红光把工作经验融进课堂,“在课程开发和设置阶段我们就参与其中,这有助于让他们毕业后能迅速从‘学生’转化为‘员工’。”
深职院还与多家企业联手创办特色产业学院。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宋荣介绍,“学院在教学中融入企业培训认证体系,与企业共建专业、共建课程、共训师资、共建平台、共育人才,从而实现在校所学知识、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。”
为提升关键办学能力,深职院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,打造名匠大师领衔的高水平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。在深职院现有的2000余名教职工中,“双师型”专任专业课教师比例达90%。据了解,学校每年都会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脱产学习新技术,并大力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竞赛,在实战中检验技能水平。
“立足深圳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,联合头部企业共同开发新行业、新职业、新专业、新课程,形成产业技术变革与教学改革同频共振的良性机制。”深职院校长许建领表示,未来深职院将继续密切关注产业前沿及发展趋势,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。
(人民日报记者 闫伊乔)
江苏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
· 促进产教融合,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·
(人民日报记者 吴月)
甘肃武威职业学院
“科教融汇”重在融合汇聚科技和教育的力量,做到教育与科研同向发力,一体提高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主创新质量。武威职业学院与中科院上海应物所“牵手”,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,找到了高职院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切入口,在提升院校吸引力、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。
(人民日报记者 吴丹)
四川省眉山工程技师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工业机器人实操训练
张忠苹摄(影像中国)
陕西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练习高空作业
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
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产教融合基地学习直播技能
蔡兴文摄 (人民视觉)
河南省夏邑县孔祖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调试机器人
苗育才摄 (影像中国)